天气渐寒始于霜降,霜降是反映气温变化的节气,是秋季到冬季的过渡,意味着即将进入冬天。
俗话有讲“霜降杀百草”,霜降过后,植物渐渐失去生机,大地一片萧索。霜降不是表示“降霜”,而是表示天气渐冷,霜降节气后,深秋景象明显,冷空气越来越频繁。
霜降作为秋冬气候的转折点,也是阳气由收到藏的过渡,养生保健尤为重要。
身体要护好这4处!
季节过度,气温变化大,这时候要加强保暖,敛藏体内阳气,防止一些身体部位受凉。
1、护颈
人的颈部是寒气入侵的主要位置之一,颈部受凉,向下容易引起肺部症状的感冒,向上会导致颈部血管收缩,不利于脑部供血。
建议:体弱者早晚出门可以披上一条薄围巾避风寒。
2、护腹
腹部受凉,毛病多!如果腹部受凉,容易引起胃部不适,甚至疼痛。而对于女性群体来说,腹部受凉还容易诱发痛经。因此,女性更要时刻注意给腹部保暖。
建议:露脐装别再穿了,晚上睡觉盖好棉被,不要轻易露出腹部!
3、护足
脚是人体的第二颗心脏,很多经络的路线都起源于脚,刺激或锻炼脚,能够通过经络给予全身器官有益影响。人们常说“寒从脚起”,所以,一定要做好足部保暖。
建议:平日里在家要穿好鞋袜保暖,晚上可以用热水泡脚20分钟,还有疏通足部经脉的功效。
食补多吃这4样!
俗话说“一年补透透,不如补霜降”,而最好的进补方法在于“食补”,那么霜降应该多吃哪些食物呢?
1、银耳/百合——预防秋燥
《素问·脏气法时论》说:“肺主秋……肺收敛,急食酸以收之,用酸补之,辛泻之”。
可见酸味收敛肺气,辛味发散泻肺,秋季宜收不宜散。因此,应少吃一些辛辣的食物,如姜、葱、蒜、辣椒等,特别是辛辣火锅、烧烤要少吃,以防“上火”。
霜降后更应该多饮水,保持肺脏与呼吸道的正常湿润度,饮水宜多次少饮。
除了多喝水,平秋燥还可以多吃银耳、百合、梨、荸荠、萝卜等食物。此外,羹、粥品也是秋令润燥的常用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