今年很多地方的冬天都迟到了,但喜欢在冬季刷存在感的各类病原体却没有缺席,流感病毒、肺炎支原体、新冠病毒、腺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……一只手都数不完.
趁着冬季气温寒冷、人们呼吸道抵抗力下降,病原体们在学校、养老托幼机构等人员密集、较为封闭的场所"开起了party".
这些病原体里有病毒,有细菌,还有介于病毒与细菌之间的支原体,虽然它们大小不同、结构不同,但是都具有传染性,人体感染后,会引起不同的呼吸道疾病.
尤其是儿童,他们还在长身体,免疫系统发育还不太成熟,再加上平时经常出入学校、幼儿园、晚托班等人群密集的场所,所以很容易受到病原体的侵袭.
那么不同的呼吸道疾病都有哪些症状?我们又该如何应对呢?
首先来看看冬天高发的四种呼吸道疾病:
1、普通感冒
由鼻病毒、呼吸道合胞病毒、腺病毒感染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,所谓的上呼吸道,指的就是人体的鼻腔和咽喉部位.
症状→鼻塞、流涕、打喷嚏、咽痛,小部分患者会出现咳嗽和低热.一般来说普通感冒病情比较轻,病程也短,可以自愈.
2、流感
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,我国常见的是甲型流感.当流感病毒进入人体呼吸道后,它们会进入细胞,并在细胞内复制,新的病毒颗粒不断被释放再感染更多健康细胞.
症状→全身中毒症状重,局部症状较轻,高热(39°C-40°C)、头痛、全身肌肉酸痛.患者还常常有咽痛、干咳、鼻塞、流鼻涕等类似于普通感冒的症状,但是流感比普通感冒更严重一些.如果重症感染或引起并发症,患者需要住院治疗.
3、支原体肺炎
是由肺炎支原体感染引起的急性肺部炎症,患者大部分是儿童和青年人,3岁以下的儿童较少患病.大多数患者不用治疗就可以自愈,但是有部分患者会发生重症肺炎.
症状→感染肺炎支原体的患者发病比较缓慢,一般在感染后1~3周出现症状,主要为疲惫乏力、周身肌肉疼痛、发热、咳嗽、头痛等,少部分患者的体温会在39°C以上,容易出现持续性的剧烈咳嗽.
4、新冠病毒感染
这个相信大家都不陌生了,它是由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性疾病,临床上90%的感染者是轻型,会出现发热、咳嗽等类似普通感冒的症状,还有少数患者感染后没有明显的症状.
如何应对不同的呼吸道感染疾病?
如果发病后前三天症状减轻、逐渐好转,那么就不用去医院,居家观察治疗就可以啦,去医院反而会增加不同病原体交叉感染的风险.
如果发热持续2~3天,高烧不退、剧烈咳嗽,影响到日常工作和生活,需要去医院就诊,查明病因后对症治疗.
另外,大家要注意通风,勤洗手、戴口罩,这样能有效预防感染哦~