年龄越大喝牛奶越容易拉肚子?想喝牛奶这样办......

作者:贵州省科学与健康协会  时间:2024-03-11 08:53:23
  从新冠到现在的甲流、乙流等等各种病毒频发,大部分初愈后身体仍需要大量营养来保证免疫系统的能量供给,医生建议要特别注重补充营养和液体增加能量的补充摄入,最好的方法是一天吃两个鸡蛋、适当地喝牛奶、补充蛋白粉、维生素C等来提高免疫力对抗病毒。
 
  但医生也提醒要千万注意!食补不能操之过急,过量食补、大吃大喝,可能会导致疾病复发!
 
  但是你可能试过睡前喝一杯温热的牛奶来助眠,但第二天起床后,却发现自己肚子胀痛,还会有咕噜的声音。很快,你发现不得不找厕所来解决肠道的问题了。显而易见,你出现腹痛、腹泻的症状了。这并不是一段令人愉快的经历,不过你可能会因此了解到,和大多数的成年人一样,你也有可能是乳糖不耐受、牛奶过敏体质或者胃肠功能薄弱等的情况,不适合喝牛奶。
 
  虽然牛奶富含钙、优质蛋白质、维生素A、维生素B2等多种营养物质,有人体“白色血液”的美誉。《中国居民膳食指南》建议,成人每天应该摄入300克牛奶或相当量的乳制品。
 
  但这种高营养食物,却并非人人都能顺利消化。有些人乳糖不耐受,一喝牛奶就会腹胀、腹痛,甚至放臭屁、拉肚子。这种不适被称为“乳糖不耐受症(lactasenon-persistent,LNP)”。我国成年人中,约九成有或轻或重的乳糖不耐受症状。从全球范围来看,亚洲属于乳糖不耐受的“重灾区”。
 
  喝牛奶拉肚子,因为这些...
 
  乳糖不耐受症
 
  纯牛奶里含有丰富的乳糖,我们的身体消化吸收乳糖时需要「乳糖酶」。乳糖酶的作用发生在肠道里,它能把人体内的乳糖进行消化,进而把乳糖分解成葡萄糖和半乳糖,最终被肠道吸收。
 
  当身体缺少乳糖酶,就会对乳糖的消化和吸收发生障碍。喝了富含乳糖的牛奶后,就容易出现腹胀、腹泻或者腹痛等情况,这就叫作乳糖不耐受症。
 
  乳糖不耐受一般分为三种情况:先天性乳糖酶缺乏、继发性乳糖酶缺乏、成人型乳糖酶缺乏。大多数乳糖不耐受并非与生俱来的。
 
  1、通常,在妊娠8周时,体内的乳糖酶活性会逐渐增加,在出生时达到峰值。
 
  2、1~2岁前,孩子的食物主要是奶及奶制品,此时体内乳糖酶的数量和活性都很强。
 
  3、3~5岁,随着奶类摄入减少,乳糖酶的数量和活性逐渐下降,再吃奶或奶制品时就容易出现腹痛、腹胀、大便不成形等症状。
 
  4、年龄越大,出现乳糖不耐受的几率越高。
 
  牛奶过敏体质
 
  有些人天生是牛奶过敏体质,喝了牛奶后容易出现过敏现象,如拉肚子、腹胀等。可以到医院进行过敏原的检测,如果确定自身对牛奶过敏,在饮食中就要避开牛奶以及乳制品。
 
  胃肠功能薄弱
 
  牛奶中蛋白质含量丰富,其中一些蛋白质是比较难以消化的,这类蛋白质进入到肠胃后会让肠胃的负担加重,肠胃负荷过载就容易出现腹泻的情况。所以,本身肠胃不好,消化吸收不良的情况下,喝牛奶容易不舒服。
 
  其实,每个人乳糖不耐受的程度和表现都不太一样,对大多数国人来说,只要不在短时间内大量喝牛奶,通常症状不明显。
 
  想喝牛奶这样做...
 
  如果是牛奶过敏,严重的情况咱就乖乖不喝牛奶了;如果是轻微过敏,可以考虑遵医嘱,慢慢脱敏。
 
  乳糖不耐受的情况,可以喝舒化奶或零乳糖奶,这一类牛奶中的乳糖已经被提前分解成了葡萄糖和半乳糖,能直接吸收。另外,也可以考虑补充乳糖酶。
 
  建议乳糖不耐受人群少量多次饮用牛奶,从每次50毫升左右喝起,可以大大减轻肠鸣、腹泻、胀气症状,待肠道建立耐受后再慢慢加量,渐渐就能正常饮用牛奶了。
 
  建议喝牛奶的同时吃一些全麦面包、饼干等淀粉类的食物,或在正餐后1~2小时内喝奶,可“稀释”乳糖浓度,减少对肠道的刺激。
 
  此外,乳糖不耐受的人可以选择酸奶或低乳糖、无乳糖的奶产品,还可以在牛奶中加入乳糖酶,以减轻影响。同时避免使用损害乳糖酶活性的药物,禁止滥用抗生素,及时治疗肠道原发病,促进肠上皮细胞修复及乳糖酶活性恢复。
 
  不空腹喝牛奶,不喝冰牛奶,不海饮。
 
  市面上有一些植物奶,如燕麦奶、豆奶等。专家介绍,植物奶是以谷物、坚果、豆类等为主要原料,通过磨浆、均质或酶解等工艺形成的植物蛋白饮品。
 
  植物奶不算真正的奶制品,与牛奶可互相补充却不能简单替代。想通过植物奶补充蛋白质,豆奶是一个较好的选择,其蛋白质含量较高,经常达到3%以上,大豆蛋白属优质蛋白,氨基酸组成也较为均衡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