尿酸多高,会导致痛风?高于这个数值就得小心了!

作者:贵州省科学与健康协会  时间:2024-07-08 10:05:49
  说起“三高”,很多人都不陌生,高血压、高血糖、高血脂,可您知道吗,现在已经是“四高时代”了,而这个威胁到大家健康的第四高,就是高尿酸。
 
  随着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改变,尿酸超标的情况越来越常见。大多数人是在去医院体检时,发现自己尿酸超标,尿酸一旦超标,很多人就开始担忧是不是要痛风了?
 
  那大家知道为什么尿酸是怎么来的吗?尿酸达到多少会痛风发作呢?除了痛风,高尿酸还会产生哪些危害呢?今天我们就来回答一下这些问题!
 
  什么是尿酸?
 
  尿酸,是人体代谢的产物,以尿酸钠的形式溶解我们的血液中,只能通过肾脏和肠道排泄出去。
 
  尿酸人人都有,通常不会影响健康,但是如果尿酸在体内大量聚集,就可能形成高尿酸症。
 
  尿酸的主要来源:
 
  80%是人体自身的代谢,另外的20%是每天进食的食物释放嘌呤,生成尿酸。
 
  尿酸增多主要是摄入外源性嘌呤增加,或者各种原因引起肾脏排泄尿酸减少时,就会使血液中尿酸水平增高,甚至成为“高尿酸血症”。
 
  高尿酸指标男女不一样,非同一天、两次,验血指标中,血尿酸:男性>420umol/l;女性>360umol/l,即可诊断为高尿酸血症。
 
  尿酸超标,伤及全身
 
  据统计,高尿酸血症在中国大约有两亿人左右,这个数字还在不断壮大。
 
  早期高尿酸患者无任何症状,一般只在每年健康体检中发现,但如果不加以控制,则会伤害全身。
 
  1、痛风
 
  大量尿酸结晶沉积关节腔内,可诱发痛风性关节炎(即痛风),导致第一跖趾关节、踝关节、膝关节等部位剧烈疼痛、畸形。
 
  但是并非所有高尿酸者都会发生痛风,发生痛风的只占高尿酸人群的10%。
 
  高尿酸除引起痛风以外,还与人体多种器官损伤有关。
 
  2、肾脏疾病
 
  尿酸结晶沉积于肾脏,会形成肾尿酸盐结石,可导致急、慢性尿酸性肾病和尿石症。
 
  另外,据统计,痛风患者反复发作而不进行规范降尿酸治疗的患者,一般10年左右出现肾功能不全,甚至引起尿毒症。
 
  3、糖尿病
 
  尿酸盐结晶会损伤胰岛细胞,降低机体对胰岛素的敏感性,导致2型糖尿病发病风险升高。
 
  4、动脉粥样硬化
 
  高尿酸会刺激、损伤血管壁,增加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危险。
 
  所以高尿酸是很多疾病的诱发因素,尿酸水平每增加60微摩尔/升,新发糖尿病的风险增加17%、高血压发病的相对危险增加13%、冠心病死亡的风险增加12%。
 
  高尿酸患者,如何饮食?
 
  高尿酸血症和痛风是被称为“吃出来的病”,所以饮食调养非常重要。
 
  根据每100克饮食中嘌呤的含量,可以把日常的食物分为甲、乙、丙三级。
 
  原则:禁食甲级食物,少量食用乙级食物,可食用各种丙级食物。
 
  甲级(含嘌呤150~1000毫克):动物内脏、肉脯、肉汁、沙丁鱼、蚝、蛤。
 
  乙级(含嘌呤50~150毫克):肉、鱼、菠菜、豌豆、扁豆类、海味。
 
  丙级(含嘌呤0~15毫克):蔬菜类、果汁类、乳类、蛋类、乳酪类、谷类及其制品。
 
  食物篇
 
  肉:只吃肉,不喝汤
 
  水煮后的肉,大量的嘌呤溶进了汤里,但营养物质大多还是保留在肉里,所以吃肉比喝汤更营养。
 
  对于高尿酸患者而言,吃的肉最好用水煮两遍,建议不要喝高汤。
 
  蔬菜:警惕菇类和豆类
 
  应该多吃蔬菜,但是,香菇、莴笋、豌豆、四季豆、菜花等蔬菜,嘌呤含量也高,不宜多食。
 
  豆制品:比豆类保险
 
  豆类富含嘌呤,但嘌呤会溶于水,在加工过程中会损失一部分,所以豆浆、豆腐这类豆制品远比豆类更安全。
 
  鸡蛋、牛奶:脱脂牛奶最佳
 
  不含核蛋白,是高尿酸血症患者首选补充蛋白质的理想食物,低脂脱脂牛奶最佳,但酸奶不宜饮用。
 
  水果:少吃含糖量高的
 
  果糖可以加速尿酸的合成,会间接增加血尿酸的水平,所以高尿酸患者也要少吃含糖量高的水果。
 
  适当吃含糖量低的水果,如苹果、梨、西瓜、柠檬、杏、李子;
 
  少吃荔枝、龙眼、橙子、菠萝、葡萄、水蜜桃、菠萝蜜、香蕉、鲜枣等含糖量高的水果。
 
  饮水篇
 
  喝水可以促进身体把多余尿酸排除,所以平时要做到多喝白开水,正常成年人要保证一天有1500~2000毫升的饮水量。
 
  禁止饮酒:尤其是啤酒
 
  酒精进入人体后,会增加尿酸的浓度,产生的乳酸影响尿酸的排泄,同时合成嘌呤,间接增加嘌呤含量。
 
  尤其是啤酒,嘌呤含量很高,高尿酸患者要禁止饮用。
 
  除了饮食之外,高尿酸患者生活中要格外注意保暖。
 
  温暖环境可以增加尿酸溶解度,而寒冷环境可以促使尿酸析出,形成结晶,所以很多痛风患者都是半夜发作。
 
  这类患者注意白天注意穿衣保暖,夜间要注意盖好被子。
 
  (版权及免责声明:致力于公益科普,内容仅供参考。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需要,请联系我们删除)